呼和浩特高考补习班是敌是友?高考进行时谈学生减负:
发布日期:2019-08-14 作者: 点击:
呼和浩特高考补习班是敌是友?高考进行时谈学生减负:老旧小区的顶楼,逼仄出租房内灯光惨白,超市70元一张的折叠木桌填满房间任何可能的角落,一块小白板,一沓一沓还留有复印机余温的试卷,几十个灰头土脸的学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一小时50到10元不等的补习班大概就是这样,看起来隐蔽而不正规。
“减负”是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也是长期以来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为了孩子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今年2月,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对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六类突出问题,联手排查、全面治理。
对于学生而言,“补习班”也许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也许是重拾信心的快乐……补习班之于学生并不陌生,每个学生心中也有自己的“定义”。对此,记者采访了学生与老师,请他们谈谈,他们与“补习班”的那些事儿。
陈岚(某高校在读研究生):我至少待过九个数学补习班。其实参加补习班,是学生和家长的一种心理安慰。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毕业,我至少待过九个数学补习班。印象中压力最大的是初中三年级。青春期的自尊心碰上糟糕的理科成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前途灰暗。补习强度最大也在这个时候,我妈给我报了三个补习班。呼和浩特高考补习意味着什么?在学校上完七节课,家人把我接走然后冲进一家饭馆,匆忙吃完快餐,把我送到补习班,两个小时后我跳上车回家,洗漱完,开始做课内作业,直到凌晨1点。一周下来,我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
清楚地记得,如果下课要去补习班,我那一整天的心情都很差,下课前尤其烦躁,也很难认真投入地听课。那时候觉得,好像整个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没有补习是高一那年,但换来的是我妈和我一整年的不安——我妈担心对我突然的放松会使我与其他人拉开差距,而我,她不安所以我不安。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主动提出要补习,但因为我妈身边朋友的小孩都补,她觉得我也应该补,而且经常有“热心人”给她推荐老师。老实说,补习对于提高我成绩的效果并不明显。上完补习班回到家,整个人的疲倦程度可想而知,很多时候课内作业是写不完的,呼市艺考培训学校抄答案或者干脆不写是常有的事。我想如果课内的学习更认真扎实一些,补习班是没有必要的。参加补习班,可以说是学生和家长的一种心理安慰和暗示,告诉自己我有在努力,或至少没有放过努力的机会。
“补习”会随着升学考试的结束而终止吗?不会的。“数学卷子写不出,急得要死”的梦境在高中毕业后反复出现,如今我研究生快毕业了,还在做这样的梦。现在想来,过去辗转各种数学补习班的经验成了一种佐证和暗示,是对于我“学不好数学”的一种反复强调。以至于潜在的心理障碍让我在现在论文的研究方法选择上,还是坚定地选择定性研究。是我笨到完全做不了定量研究吗?不!是我始终对于自己的数学不够自信。
林毓崇(汕头市某高中二年级学生):我没想过去补习,那是浪费钱。现在减负谈得很多,我觉得有些奢侈。虽然成绩一直保持年级一,而且和二、三名拉开较大的差距,但马上就高三了,学校没有可以交流和竞争的对象,我对自己的状态还是有些担心。教育公平问题是很现实的,每个人能分到的教育资源不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和课外生活肯定更好更丰富,而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我知道金中、潮实的尖子生们也去补习了,他们身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中,竞争也更激烈,而我在这里,周围同学看起来都懒懒的。呼和浩特高考补习说实话,我学习的欲望不是很强,也没想过去补习,那是浪费钱。
学校布置的作业很少,而且越来越少。晚上十点睡觉前,除了花一到两个小时做作业,我可以自己安排复习和做课外练习的时间有1个多小时。最近我买了一本《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做了高考真题后发现,学校老师讲的内容太浅显了。我很担心,接下来高三一年,学校给的题目和训练能不能达到应对高考的程度?去补习班确实可以接触一些难度更高的题型,但因为目前家庭经济情况并不乐观,我不想给父母造成更大的负担。而且我觉得靠我自己做题消化理解,还是可以有所提高的。现在减负谈得很多,但我觉得不大必要,甚至有些奢侈。如果你想考一个更好的学校,就必须更加努力,对自己负责。这个社会成功的方式那么单一,对于条件不好的人而言,高考可能是的出路了,况且这条独木桥的竞争这么激烈,机会这么渺茫,一不小心被刷下去的人可能就是你。
林之瑶(汕头市某培训机构教师):应该减负,但别把补习班妖魔化。补习不应该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要与孩子保持沟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压力过大、疲于奔命于各个补习班之间的“学生形象”被塑造起来,成为社会对于当下学生的“刻板印象”,把这些现象过多地归罪于“补习班”太过偏激,但课外补习机构完全没问题吗?当然不是的。在花哨的广告宣传语和高昂课时费包装之下的补习班,实则老师教学经验普遍不足,机构老师因待遇低而流动性大,行业缺乏规范良莠不齐……这些都是现下大多数补习机构存在的共性问题。但因此而一竿子打死全部补习机构和老师,我觉得是不公平的,现在大家好像习惯性地把“补习”妖魔化。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就好像公立学校里有爱岗敬业的老师,也有不负责任的老师,补习机构也一样。在机构里,我接触过认真备课,扎扎实实写教案的老师,也看到过晚上9点多下课,10点多了还在教室里超时给学生讲题的老师……
随着吐槽补习的新闻层出不穷,大家对于“补习班”的误解也在加深,好像觉得“补习班”都在搞超前教学,在教难得超出学生接受范围的题……但说实在的,补习机构课程类型看似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无非预习、复习和提高,巩固学生学校里所教知识是补习班的主要任务,同时帮学生找到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望学生时代,“补习”留给我的印象更多的是充实,一周一次密度较大的“干货”讲授和练习给我一种茅塞顿开的满足感,这是学校给不了的。呼和浩特高考补习还记得初中给我补习化学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女老师,用现在的流行词汇来说,就是我当时的“女神”。她会教给学生一些屡试不爽的做题技巧,对于“化学盲”的我来说,犹似甘露。补习后的一次化学考试,我拿了满分,那时候就觉得,我也不是完全学不好化学啊。虽然每次补习完总感觉整个下午或晚上就这样没了,但对我来说,补习不是逼迫,是顺“势”而为。所谓“势”,不是周围同学都去补习我跟大流的意思,是发现自己某些科目跟不上了,希望去补习班巩固和提高。
家长们常常苦恼,要不要给孩子报补习班?从我教过的学生来看,抗拒补习班的学生是有的,呼和浩特高考文化课补习大多是因为他们是被家长“塞”到机构里来,也有一部分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短板,想请老师强化。现在小孩的课业难度有所提升,作业类型也更为多样,如果在作业量较大的情况下家长又“加塞”一些补习课程,学生没办法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容易产生焦虑感。“补习”这件事不应该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家长和孩子要保持沟通:是否补习?补习哪一科?选什么样的补习班?补习老师是否合适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把补习“补”到刀刃上,才能化敌为友,让“补习班”成为学习生涯的快乐伴侣。